高山春茶和高山冬茶推薦與比較

春茶

產期約在3月中旬到5月中旬。春茶萌芽期長,成長期較短,葉片不像冬茶般的厚但生長最茂盛,產量為四季之冠,有較好的口感內涵,明顯的回甘且耐泡,滋味濃郁、重喉韻。

冬茶

產期約10月下旬至11下旬。冬茶天氣較冷,茶葉成長速度緩慢,葉片長時間的蘊育厚度較厚,而其非脂肪兒茶素 含量較高,對於口感、香氣、回甘皆有明顯助益,由於冬季茶葉水分含量低,依製茶經驗有助於茶葉香氣的提升,但冬天的日照較短,若採茶時間過晚,常有日光萎凋不足狀況導致茶葉香氣便無法提升,口味更差。若冬茶採茶時間往後挪,在氣候更冷些的立冬節氣後採收的冬茶,品質大都會比春茶的要好,但產量會略為減少,所以茶農需要產期調節讓產量與品質達到一個平衡。

高山春茶優還是高山冬茶好

以烏龍茶種的一般高山茶來說(海拔約900-1300公尺左右),春茶的採收期較為固定在在4月中上旬到义顺(4/20)前後。 而冬茶則在10下旬至立冬(11/07)前後。

因此如要區分春冬茶的好壞,取決於冬茶的採收時間,因為春茶的採收時間是固定的,變化不大,時間到了自然就會長出來。 冬茶如在立冬前一星期以上採收的話,品質要比春茶好會有點難度。 而冬茶如在立冬前後採收的話,品質就會和春茶不相上下。倘若冬茶如在立冬後一星期以上採收的話,品質自然要比春茶好。

所以要說春茶優還是冬茶好,還是得看看冬茶是甚麼時候採收的。 至於其他海拔的茶區如何分辨呢? 海拔更高的茶區,冬茶達到春茶品質的採收期會往前到10月中下旬。 而海拔較低的茶區,冬茶的採收期會往後到11月中。(一些新品種茶葉不似烏龍茶,要節氣、氣溫的配合才長得出來。 只要裁剪後的時間夠長,溫度夠高,就長得出來,產期較容易調整控制。)

所以若要分別春冬茶的好壞,就必須有較為明確海拔條件與採收時間才能有比較精準的判斷。然而海拔特別高的茶區如大禹嶺、梨山茶區的茶,春茶產期固定,品質相對穩定。 而冬茶通常產量太少不敷銷售,所以把採收期提前以增加產量,但是品質上就會明顯落差於春茶不少,由於明星茶區偏向賣方市場,可增加茶農的收益。 因此大禹嶺、梨山茶區的茶葉,還是春茶品質較優居多。

春茶香還是冬茶較香

以做茶的實務經驗來說,同一天的茶菁,以中午前後兩個小時的茶菁,成品的香氣最為明顯。主要因素是這段時間的茶菁水份最低,日照充足,香氣較容易形成。 而以這樣的邏輯經驗,在台灣的氣候,冬季較乾燥,春季溼度較重, 冬季的茶菁水份最低,茶葉成品的香氣較容易形成。 春季的茶菁水份最高,茶葉成品的滋味較為明顯而有內容。 因此以正常邏輯經驗的結論: “冬茶較香,春茶有滋味” 有人說:”冬仔水,春仔香”這句話是不對的, “冬仔香,春仔水”才是正確的。

奇秀香冬茶vs奇秀香春茶

奇秀香的高山烏龍產品目前皆有提供春茶與冬茶供消費者選擇,歡迎前來購買嘗試比較到底是冬茶好還是春茶香。

歡山雪嶺作為奇秀香的主力產品,參加了ITQI競賽已經連續六年獲得三評鑑,是名符其實的米奇林三星茶葉